诈骗案公安立案需要多久?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诈骗向公安机关报案后,都很关心立案的时间。下面就详细为大家介绍诈骗案公安立案的相关时间规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立案。立案简单来说,就是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该案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时,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对于诈骗案,公安机关会在接受案件后迅速进行审查。一般情况下,这个审查期限并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定,但要求是迅速。通常来说,如果证据比较清晰、事实比较明确,公安机关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可能是几天到一周左右。 然而,如果案件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涉及的诈骗金额巨大、涉及的人员众多、证据收集困难等,公安机关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和核实,那么立案时间可能就会相对长一些。不过,无论如何,公安机关都会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和决定是否立案的程序。 此外,如果报案人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如果控告人对复议决定仍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情况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总之,诈骗案公安立案的时间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但公安机关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报案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也可以与公安机关保持沟通,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