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案件如何申请执行?


在了解上诉案件如何申请执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撤销原判决、裁定的诉讼行为。而申请执行则是指根据生效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拒绝履行义务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的行为。 对于上诉案件,只有当二审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才可以申请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这意味着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接下来谈谈申请执行的具体流程。第一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步,准备申请执行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申请执行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等。申请执行书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如果是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的,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三步,向法院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申请执行的条件,法院会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会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第四步,执行程序启动。法院立案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未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执行是有期限限制的。根据法律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总之,上诉案件申请执行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以确保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