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居住地如何适用法律?

我涉及一个涉外的民事案子,里面提到居住地适用法律的问题。我不太清楚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里,居住地适用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是按照国内法律,还是国外法律呢,具体有什么规则和依据,想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展开 view-more
  • #涉外法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居住地的法律适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当一个民事案件涉及到外国因素,比如主体是外国人、标的物在国外或者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等情况,就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而居住地在这类法律关系里,对于确定适用哪国法律起着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居住地的法律适用做了相关规定。比如,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方面,如果该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有规定,通常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经常居所地就是自然人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居住的地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居住满一年以上,并且有长期居住的意思,这个地方就可以认定为经常居所地。 在婚姻家庭领域,夫妻人身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没有协议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这里的居住地因素就直接影响到法律的适用。 在继承方面,如果是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这体现了居住地和财产所在地对于法律适用的双重影响。 总之,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居住地的法律适用是多方面的,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案件情况来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