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名股东如何避免风险?


挂名股东,通俗来讲,就是在公司的工商登记等文件上登记为股东,但实际上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也不享有实际的股东权益。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但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 要避免风险,首先需要与实际出资人签订明确的代持股协议。这份协议就像是双方的“约定书”,要详细地写清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明确约定实际出资人是公司真正的股东,享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收益权等,而挂名股东只是名义上的股东,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也不享受公司的实际收益。这样一来,如果以后出现纠纷,这份协议就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保护挂名股东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代持股协议通常会采用书面形式,以确保其法律效力。 其次,挂名股东要尽量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这是因为一旦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就可能会被认定为实际参与公司事务,从而在公司出现问题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做出了一些违法违规的决策,如果挂名股东参与了决策过程,那么就很难证明自己只是挂名,而不需要承担责任。所以,挂名股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挂名股东要定期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情况等信息,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如果发现公司存在异常情况,比如财务造假、违法经营等,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可以要求实际出资人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除代持股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挂名股东虽然不实际出资,但也需要关注公司的经营情况,避免因为公司的违法行为而给自己带来风险。 最后,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要求实际出资人提供担保。担保可以是财产担保,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担保。这样,在公司出现问题,挂名股东需要承担责任时,可以通过担保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比如,实际出资人提供房产作为担保,当挂名股东因为公司的问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以通过处置房产来获得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