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退休费如何计算?


基本退休费的计算对于即将退休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基本退休费的计算方式。 首先,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有)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指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它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这里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由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用自己历年的缴费工资除以当地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指数,再将各年指数平均后乘以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到。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是你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总和,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比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是170个月。 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还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为解决“中人”(即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退休待遇问题而设立的。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过渡系数各地不同,一般在1% - 1.4%之间。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退休费计算方式有所不同。2014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计算方法和企业职工类似。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计算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确定。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并且明确了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