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如何计算?


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资产减值的判断等关键问题。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概念。它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这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简单来说,就是假设把固定资产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得的钱再扣除掉卖这个资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手续费、运输费等之后剩下的钱。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把这个固定资产在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收入,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到现在值多少钱。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当判断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计算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计算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公允价值时,如果有销售协议,就按照协议价格来;没有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的,按照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来确定;既没有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第二步,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需要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并选择恰当的折现率。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以及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 最后,比较上述两个金额,取较高者作为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若可回收金额低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企业就需要按照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张凯去咨询已服务867人响应1小时内
- 闫旭东去咨询已服务2530人响应1小时内
- 刘琳去咨询已服务3654人响应1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