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缴纳税额怎么计算?


应缴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会因税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税种应缴纳税额的计算方式。 首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它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应纳税额则是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税率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来计算的,税率范围从3%到45%不等。例如,小张月工资收入是10000元,三险一金扣除1000元,有一个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可扣除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00 - 5000 - 1000 - 1000 = 3000元。对照税率表,适用3%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0,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3000×3% - 0 = 90元。 其次是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 = 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则按照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通常为3%。比如,一家一般纳税人企业,当月不含税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税率为13%,销项税额就是100×13% = 13万元。当月购进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为8万元,那么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就是13 - 8 = 5万元。 最后是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一般企业的税率为25%。例如,某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为500万元,不征税收入为10万元,免税收入为20万元,各项扣除合计300万元,以前年度亏损50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00 - 10 - 20 - 300 - 50 = 120万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就是120×25% = 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