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该如何确认?


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授予价格的确认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激励对象的切身利益以及企业的成本和激励效果。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没有绝对统一、强制的标准来明确股权激励授予价格的具体数值,但存在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和常见的确定方式。 首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授予价格有一定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在确定授予价格时,会参考股票的市场价格。例如,授予价格不得低于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的50%,以及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之一的50%。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授予价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既不能过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害股东利益,也不能过高而使激励对象失去积极性。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没有公开的股票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其授予价格的确定方式更为灵活。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公司的净资产来确定。净资产是公司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它反映了公司的实际价值。可以按照每股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授予价格,比如以每股净资产的80%或者90%作为授予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能够让激励对象以相对合理的价格获得股权,同时也体现了公司的实际价值。 另外,收益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收益法是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并将其折现到当前来评估公司的价值。在确定授予价格时,可以根据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和激励对象的贡献程度来综合考虑。比如,预估公司未来几年的净利润,然后根据激励对象的岗位重要性、业绩目标等因素,确定其应获得的股权比例和相应的授予价格。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企业的股权激励情况。了解同行业其他企业在授予价格方面的做法和水平,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激励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授予价格确定方案。例如,对于初创期的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能会设定相对较低的授予价格;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授予价格可能会相对较高。 在确认股权激励授予价格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规定、公司的实际情况、市场环境以及激励对象的需求等。同时,要确保授予价格的确定过程公平、公正、透明,以达到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