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合同如何认定?
我租了套房子,和房东签了合同。但我不太确定这个合同是否有效、是否规范。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房屋租赁合同是怎么认定的,依据哪些方面来判断合同合不合法、有没有效力,能不能保障我的权益。
展开


房屋租赁合同的认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法律考量的过程,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合同主体的认定是关键。合同的双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自然人而言,一般要求是年满 18 周岁且精神健康的成年人;如果是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法人或其他组织,要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比如,一个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效力待定或无效。 其次,合同的内容也十分重要。合同内容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有明确规定。而且,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将房屋用于违法活动的租赁合同就是无效的。 再者,合同的形式也会影响认定。虽然《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房屋租赁合同一般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因为书面合同能更清晰地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减少纠纷。同时,对于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最后,关于合同的履行和事实租赁关系。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比如租客已经支付租金,房东也接受了,那么就形成了事实租赁关系。但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权利义务可能不如书面合同明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