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构成商业诈骗罪?


商业诈骗罪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术语,与之相关的常见罪名是合同诈骗罪。下面来为你详细解释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方面。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实施犯罪很容易理解,就是某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他人。单位犯罪则是单位集体决策或者由负责人决定,通过单位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是主观方面。犯罪人必须具有故意,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说,犯罪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是想通过合同骗取对方的财物。比如,某人在签订合同时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但还是与他人签订合同并收取财物,这就体现了其非法占有的故意。 然后是客体方面。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因为正常的商业合同是基于双方的信任和约定来进行交易的,诈骗行为破坏了这种信任,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 最后是客观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当同时满足上述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方面的条件时,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在商业活动中遭遇类似可能涉及诈骗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