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法律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下面我们详细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首先,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意味着,当我们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受到侵害,并且达到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比如祖传的珍贵照片、具有纪念意义的定情信物等)被侵害且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时,我们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其次,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一般情况下,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是受害人本人。但在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其近亲属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里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再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 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法院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数额。
最后,关于证据问题。要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证据,像医院的诊断证明、报警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明精神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心理咨询记录、精神疾病的诊断报告等。只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才能更有力地支持我们的诉求。总之,精神损害赔偿涉及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在实际主张时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准确适用法律。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工作签合同后是否可以辞职?
海丰县征地补偿如何分配?
签了五年的独家演艺经纪合同该怎么办?
责任对半开时保险怎么理赔?
租赁合同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没房是否可以申请公租房?
朋友用门面抵欠款需要交哪些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按什么解决?
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公积金吗?
物业是否可以单独给住户断水断电?
拒绝未成年退款该怎么投诉?
灵活就业人员怎样买医保划算?
病退和退职的待遇有什么区别?
有房的情况下公积金怎么提取?
轻伤害分几级,分别是什么量刑标准?
校内考作弊记入档案会影响居住积分吗?
主播被套路签了合同该怎么办?
董事会与股东会的区别是什么?
财产损失报送什么证据才具有效力?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