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骗做担保人该如何处理?
家里老人不太懂一些事情,结果在别人哄骗下成了担保人。现在担心后续 会有麻烦,想知道要是真遇到这种老人被骗做担保人的情况,具体该怎么去处理,有哪些办法能维护老人权益,摆脱不利局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如果老人被骗做了担保人,是有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的。首先要清楚,老人有权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这份担保合同。
在民事诉讼里,有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老人既然提出自己是被骗才做了担保人,那就得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件事。要是拿不出证据,可能就没办法让法院支持老人撤销担保合同的请求,老人也许就不得不承担担保责任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打个比方,如果老人本来以为签的是别的文件,结果实际上却是担保合同,这就可能属于重大误解的情况。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也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有人故意欺骗老人,说签这个文件没什么风险,不会承担什么责任,但实际上却是担保合同,这就是典型的欺诈手段。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也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
要是担保行为最后被裁定无效,那么这个担保行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参与其中的各方得把因为这个担保行为得到的利益互相归还;要是有东西没办法还原了,就得按照一定比例折价补偿;而且有过错的一方要根据自己过错的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概念:
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欺诈手段: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