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人员学历造假该怎么处理?


当企业发现入职人员学历造假时,在处理上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情况来操作。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要点和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来明确学历造假这一行为在法律层面的性质。学历是员工入职时提供的重要个人信息,企业通常会根据学历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录用该员工。如果员工提供虚假学历,这属于以欺诈手段使企业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也就是说,学历造假会导致劳动合同的效力出现问题。 那么,企业发现学历造假后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所以,企业有权解除与学历造假员工的劳动合同。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不过,企业在处理学历造假问题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企业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学历造假。这可能包括向毕业院校核实学历信息、获取相关的书面证明等。只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企业的解除行为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此外,企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通知员工,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除了解除劳动合同外,企业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员工返还已支付的工资。如果因为员工的学历造假行为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比如因员工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失败等,企业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当企业发现入职人员学历造假时,应及时收集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必要时可要求员工返还工资和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加强背景调查,核实应聘者的学历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