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违法该如何处理?


当发现律师存在违法行为时,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处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律师的违法行为。律师的违法行为是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比如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等。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律师的违法行为及处理方式有明确规定。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律师的严重违法行为及相应处罚,包括泄露国家秘密、向法官等司法工作人员行贿等。一旦律师有这些行为,将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一般性的违法违规行为,如违反律师事务所收费管理规定等,可向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反映。律师事务所对其律师有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对于律师的违规行为,律师事务所可以进行内部调查和处理。如果律师事务所没有妥善处理,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律师协会投诉。律师协会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负责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根据《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律师协会有权对违规会员作出训诫、警告、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等处分。 此外,当事人还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当接到当事人对律师违法的投诉后,司法行政部门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同时,如果因为律师的违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当事人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律师承担赔偿责任。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总之,当遇到律师违法的情况,当事人要及时采取合适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