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责工伤不赔偿该怎么处理?


当遇到全责工伤不赔偿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伤的概念。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如果已经被认定为工伤,且对方负全责却不赔偿,第一步可以与责任方进行协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对方沟通,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如果协商不成,我们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机构。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工伤认定的相关材料,以及与责任方协商的情况,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不能让我们满意,我们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我们需要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审理和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程序和相关要求。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我们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费用发票、劳动合同等,这些证据将对我们的维权起到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