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
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要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排除妨害纠纷的原告应当是物权人,这里的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等。简单来说,就是对物品或者不动产拥有合法权利的人。比如房屋的所有权人,对房屋及其周边附属区域拥有使用和支配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也就是说,只有物权人在其物权受到妨害时,才有资格作为原告提起排除妨害纠纷的诉讼。
其次,要存在妨害行为。这种妨害行为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例如,邻居在他人家门口堆放杂物,影响了房屋所有人正常的通行权;或者在他人土地上搭建违章建筑,妨碍了土地使用权人对土地的合理使用等。这种妨害行为必须是已经发生且持续存在的,如果只是一种可能发生的妨害,一般不能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
再者,妨害行为具有不法性。也就是说,这种妨害行为没有合法的依据。如果是基于合法的合同关系或者其他合法事由产生的对物权的限制或影响,就不属于排除妨害纠纷的范畴。比如,在租赁合同中,承租人按照合同约定对租赁房屋进行使用和装修,即使对房屋所有人的某些 权利行使造成了一定限制,但因为有合法的合同依据,就不能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
最后,妨害行为与物权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物权人的权利无法正常行使是由于该妨害行为直接导致的。例如,因为邻居在通道上堆放杂物,导致房屋所有人无法正常进出家门,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如果物权人的权利受到影响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该妨害行为导致的,那么也不能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
总之,认定排除妨害纠纷需要综合考虑主体、妨害行为、不法性以及因果关系等多个因素,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能认定为排除妨害纠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阻碍解救被拐卖儿童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最高法规定赡养费判决申请执行是否不受二年期限限制?
诊疗费是否能用医保?
法律是建立在公序良俗之上吗?
教师生育津贴能领多少?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微信是否可以被法院冻结?
《禁毒法》规定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临时税务纳税申报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买到过期产品消费者该如何获得赔偿?
婚内买房怎样才能变成个人财产?
抢劫多少金额会构成犯罪?
伤人交通事故怎么处理最好?
撞人后轻伤逃逸构成什么罪名?
诉讼费用的负担是如何确定的?
大润发私罚小偷是否合法?
在旅客运输中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迟延运输旅客应当怎么办?
2024年人身损害赔偿金额是多少?
未婚同居有了孩子该如何争取抚养权?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