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吓唬行为该如何定罪?


诈骗吓唬行为的定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下是不同情形下的定罪及相关法律依据: 如果诈骗吓唬行为尚未造成实质性损害和严重伤害: 这种情况下,该行为一般难以被认定为犯罪,但仍属于行政违法范畴。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例如,甲只是口头吓唬乙要对其不利,但没有实际造成伤害,就可能按照此规定进行处罚。 如果诈骗吓唬行为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例如,丙通过编造虚假项目,吓唬投资者投入资金,骗取了大量财物,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具体量刑会根据诈骗数额等因素确定。 如果诈骗吓唬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丁以公布他人隐私相威胁,向他人索要钱财,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如果诈骗吓唬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刑法修正案(八)在寻衅滋事里面增加了恐吓的内容。《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例如,戊长期对他人进行无端的恐吓、骚扰,严重影响他人生活和社会秩序,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