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

我跟别人签了合同,对方现在的一些行为让我怀疑他有合同诈骗的嫌疑。我听说合同诈骗得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算,可我不太清楚怎么去认定这个“非法占有”。想知道从哪些方面能判断对方是不是有非法占有的意图,有没有具体的标准或方法呢?
展开 view-more
  • #合同诈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合同诈骗案件中,“非法占有”是一个关键的认定要素。简单来说,“非法占有”就是指行为人没有合法依据,意图永久地剥夺他人对财物的所有权,将财物据为己有。 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判断。首先,从行为人的履约能力来看。如果在签订合同时,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能力却夸大自己的能力,骗取对方签订合同并交付财物,这就很可能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应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看行为人的履行行为。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没有积极履行合同义务,而是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将对方交付的财物用于其他非合同约定的用途,或者挥霍、转移财物,导致无法履行合同,这也可以作为认定“非法占有”的依据。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这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可以通过行为人的履行行为来推断。 再者,行为人的事后态度也很重要。如果行为人在合同无法履行后,不主动承担责任,而是逃避、隐匿,拒不返还财物,那么也能表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比如,一些人在骗取财物后,更换联系方式,让对方无法找到自己,这种行为就明显体现了“非法占有”的意图。 此外,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合同的签订背景、双方的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综合判断。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因素就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证据和情况。总之,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运用法律规定和逻辑推理来进行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