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如何界定?


在法律领域,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是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权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财产。 首先,我们要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财产。这里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就是从夫妻双方结婚登记开始,到婚姻关系依法解除或者一方死亡为止的这段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以下这些财产通常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工资、奖金、劳务报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比如说,夫妻一方在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或者通过兼职等劳务活动取得的报酬,都算在内。 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也属于共同财产。举个例子,如果夫妻双方一起开了一家小店,经营所得的利润;或者用家庭资金进行股票、基金等投资获得的收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知识产权的收益同样是共同财产。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创作了作品,获得了稿费、专利费等收入,这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一般情况下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过,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在遗嘱中明确写明某套房子只留给自己的子女,那么这套房子就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还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具体情况要根据法律和实际情况来判断。 除了明确哪些是共同财产,我们也要知道哪些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这些都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总之,界定夫妻共同财产要综合考虑财产取得的时间、来源等多种因素。如果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财产界定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