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双方争议的房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准确界定双方争议的房产究竟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直接关系到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权益分配。以下将从不同情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婚前购房的情况。如果一方在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产,并且将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这套房产属于该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即使在婚后,双方共同偿还了该房产的贷款,房产的所有权性质依然不会改变,仍然归婚前购房的一方所有。不过,对于婚后共同还贷部分以及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按照法律规定,另一方有权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举个例子,小李在婚前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小李和妻子一起偿还房贷。离婚时,房子还是小李的,但小李需要对妻子共同还贷部分及增值部分给予补偿。 其次,婚后购房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产,无论登记在一方名下还是双方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是基于《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规定。例如,小张和小王结婚后,两人用共同的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小张名下,这套房子依然是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如果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并且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房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比如,小赵的父母在小赵婚后出资为他买了一套房,登记在小赵名下,这套房子就属于小赵的个人财产。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需要注意。如果夫妻双方对房产的归属有书面约定,那么应当按照约定来处理。这体现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双方的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夫妻二人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那么在发生争议时,就按照协议执行。 综上所述,界定房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综合考虑购房时间、出资情况、产权登记情况以及夫妻双方的约定等多种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房产归属的争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