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高利贷,放高利贷是否会被判刑?


在我国,界定高利贷以及判断放高利贷是否会被判刑需要从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形来分析。 首先,关于高利贷的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通俗来讲,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过高,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这个标准,超过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这种借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 例如,假设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了14.6%,超过的部分在法律上是不被支持的。借款人如果不愿意支付超过部分的利息,出借人即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支持这部分诉求。 其次,关于放高利贷是否会被判刑。一般的民间借贷中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通常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涉及到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那就可能会被判刑。 比如,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又或者在催讨高利贷的过程中,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实施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样会按照相应的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放高利贷就会被判刑,要结合具体的行为和情节来判断。如果只是普通的高息借贷,仅超出法律规定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但一旦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