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受贿案件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在干股受贿案件中,准确认定犯罪数额对于定罪量刑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干股受贿案件犯罪数额的认定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干股。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通俗来讲,就是有些人没有实际投入资金,却拿到了公司的股份。这种干股如果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或者有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那么受贿数额一般按照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照受贿孳息处理。例如,张三通过受贿获得了某公司的干股,并且完成了股权转让登记,当时这些股份价值100万元,之后该股份分红20万元。那么在认定犯罪数额时,受贿数额就是100万元,20万元的分红则作为受贿孳息。这里依据的是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于已明确转让的干股受贿数额认定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以转让时的实际价值来确定受贿的核心金额。 然而,如果股份没有实际转让,只是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比如李四受贿获得某公司干股,但没有办理转让手续,他通过所谓的“分红”拿到了3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受贿数额就是这30万元。因为股份未实际转让,意味着受贿人并没有真正获得股份本身的权益,只是获取了分红利益,所以以实际获利来认定受贿数额更为合理,这也是符合法律对于此类未实质转让干股受贿情形的认定逻辑。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干股价值的评估可能会涉及专业的资产评估。当遇到股份价值难以准确确定时,会依据专业的评估机构按照一定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来确定股份价值。同时,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如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认定干股价值时也会有所不同。上市公司的股份价值相对容易确定,一般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而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价值则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业绩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干股受贿案件犯罪数额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干股是否实际转让、分红情况以及股份价值的评估等多方面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准确合理地确定犯罪数额,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