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逮捕时如何认定事实?


在审查逮捕过程中,认定事实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审查逮捕认定事实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实”在法律语境中的含义。这里的事实指的是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这就意味着不能仅仅依靠猜测或者主观臆断,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作为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规定强调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认定事实的证据要求,具有相当严格的标准。证据需要具有关联性,即该证据要与案件事实有内在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在盗窃案件中,现场发现的嫌疑人指纹,就与嫌疑人是否到过盗窃现场这一事实相关联。证据还需要具备合法性,这要求证据的收集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通过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是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的。像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口供,就不能在法庭上使用。 在审查逮捕时,认定事实要遵循全面审查的原则。需要对各种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不能只关注某一类证据,而是要全面考虑所有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例如在一个故意伤害案件中,不能仅仅依据被害人的陈述就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还需要结合现场的物证、证人证言以及鉴定意见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要对证据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审查。如果不同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就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排除合理怀疑。比如证人A说犯罪嫌疑人是在晚上8点作案,而证人B说犯罪嫌疑人在晚上8点在其他地方,这就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查明真相。 另外,对于犯罪事实的认定,要达到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同时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程度。在一些复杂的案件中,可能存在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多个犯罪嫌疑人,这时就需要对每个犯罪行为和每个犯罪嫌疑人的证据进行分别审查和综合判断。 总之,审查逮捕认定事实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综合运用各种证据,全面、客观地进行判断,以确保准确打击犯罪,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