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过错责任怎么认定?


共同侵权过错责任的认定是一个在法律实践中较为关键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举个例子,甲和乙两人合谋去砸坏丙的汽车,这就是典型的基于共同故意的共同侵权。而如果甲在搬运重物时不小心碰倒了物品,乙在旁边没有及时提醒,结果砸伤了路过的丁,这就可能构成基于共同过失的共同侵权。接下来,我们说说过错责任的认定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在他有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中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共同侵权过错责任的具体认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共同故意的情况。当多个行为人之间存在共同故意时,也就是他们事先商量好或者心照不宣地一起实施侵权行为,那么他们都要对侵权结果承担连带责任。例如,甲、乙、丙三人合谋盗窃丁的财物,无论每个人在盗窃过程中具体做了什么,他们都要对丁的财物损失承担责任。第二种是共同过失的情况。在共同过失中,多个行为人虽然没有共同故意,但他们都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损害结果,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比如,建筑工人甲和乙在施工时,都没有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导致路人丙摔倒受伤,甲和乙就需要根据他们的过失程度来分担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各个行为人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小、过错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份额。原因力大小是指每个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例如,在一场交通事故中,甲车超速行驶,乙车违规变道,最终导致两车相撞,造成丙车受损。如果经过鉴定,甲车超速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力占60%,乙车违规变道的原因力占40%,那么甲和乙就会按照这个比例来承担对丙车的赔偿责任。过错程度则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如果行为人是故意实施侵权行为,那么他的过错程度就比较高;如果是过失,过错程度相对较低。总之,共同侵权过错责任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并且要依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进行判断。在遇到共同侵权纠纷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