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如何认定责任?
我之前开车的时候,和另一辆车发生了点小碰撞,当时因为害怕就直接开走了。现在对方找到了我,说我是肇事逃逸。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肇事逃逸的责任是怎么认定的呢?是我要负全部责任吗?
展开


肇事逃逸责任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规则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肇事逃逸的定义。肇事逃逸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比如在撞车后,司机为了不承担责任,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这就是典型的肇事逃逸。 在责任认定方面,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要认定为肇事逃逸,逃逸方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举个例子,如果一辆车和另一辆车发生碰撞后逃逸,通常逃逸车要对此次事故负全责。但要是被撞车辆存在闯红灯、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那么逃逸方的责任可能会适当减轻。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这里强调了证据的重要性,如果逃逸方能够拿出证据证明对方在事故中存在过错,就有可能减轻自己的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交通管理部门会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证人等方式来收集证据,以确定事故的事实和责任。他们会查看监控录像、现场痕迹、车辆损伤情况等,综合判断事故的发生过程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如果逃逸方不配合调查,那么责任认定对其可能更为不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