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如何判定涉案金额?


在探讨套路贷涉案金额的判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套路贷。套路贷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它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签订虚假借款协议”“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一系列行为的统称。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套路贷涉案金额的判定,主要依据的是《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套路贷的涉案金额通常以行为人实际骗取被害人的财物数额来认定。具体来说,在判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区分套路贷与正常民间借贷。正常的民间借贷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利息等费用也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而套路贷往往通过各种手段让被害人陷入债务陷阱,虚增的债务部分是不被法律认可的。比如,一些不法分子会以“手续费”“保证金”“中介费”等名义,在借款时预先扣除部分款项,但仍按照借款的全额计算利息,这部分预先扣除的款项以及虚增的利息等就属于套路贷的范畴,应计入涉案金额。 其次,对于通过“转单平账”等方式不断垒高债务的情况,后续“转单”中虚增的金额也应计入涉案金额。例如,被害人原本借款1万元,在不法分子的操作下,通过“转单平账”变成了几万元甚至更多,这些虚增的部分都是非法的,要算在涉案金额里。 此外,如果套路贷行为人借助诉讼、仲裁、公证等手段,以虚假的事实骗取法院裁判文书,从而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该财物数额也应认定为涉案金额。比如,行为人通过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方式,让法院判决被害人偿还高额债务,那么这部分被判决执行的财物数额就是套路贷的涉案金额。 最后,在计算涉案金额时,要扣除被害人已经偿还的合法本金及利息。也就是说,对于被害人已经按照正常民间借贷关系偿还的合理部分,要从总的计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才能准确地认定套路贷的涉案金额。 总之,判定套路贷的涉案金额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准确区分合法与非法的部分,以切实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