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专利是否侵权?


确定专利是否侵权,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依据和判断方法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即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效力所及的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幅度。简单来说,就是专利所涵盖的技术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判断专利是否侵权,通常采用“全面覆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必须完全覆盖专利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缺少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某一个必要技术特征,那么一般不构成侵权。例如,专利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某产品具有A、B、C三个必要技术特征,而被控侵权产品只有A和B两个技术特征,那么通常不构成侵权。 此外,还有“等同原则”。当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中的某个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虽然在字面表述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手段、功能和效果上基本相同,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这种替换时,就可以认定该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等同,从而构成侵权。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专利是否侵权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被控侵权方是否有合法的抗辩理由,像先用权抗辩、专利权用尽抗辩等。先用权抗辩是指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用尽抗辩是指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总之,确定专利是否侵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如果遇到专利侵权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