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怎样区分?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遇到了关于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的界定问题。不太清楚在法律层面,这两种事实到底该怎么区分,它们的区分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案例能帮助理解,希望有人能给我详细解答一下。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律领域,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实情况,区分它们在很多法律场景中都非常重要,比如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如何区分这两者。


积极事实指的是那些具有肯定性质的事实,也就是描述某种情况存在、发生或者具有某种属性的事实。简单来说,就是说“有”或者“是”的事实。例如,甲说乙在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向自己借了钱,这就是一个积极事实,因为它肯定了借钱这个行为的发生。


消极事实则相反,它是具有否定性质的事实,描述的是某种情况不存在、未发生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也就是表达“没有”或者“不是”的事实。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乙说自己从来没有向甲借过钱,这就是一个消极事实,因为它否定了借钱行为的发生。


在我国法律中,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的明确条文,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一般情况下,主张积极事实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这是因为积极事实往往更容易举证,有具体的发生时间、地点、行为等,而消极事实通常很难直接证明“没有”发生过。比如要证明乙向甲借过钱,甲可以拿出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但如果让乙证明自己没借过钱,他很难提供直接证据,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很难留下痕迹。


再举个例子,在合同纠纷中,如果一方主张合同已经履行(积极事实),那么他就需要提供履行合同的相关证据,像交货凭证、付款记录等;而另一方主张合同未履行(消极事实),则通常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除非对方能初步证明合同已履行,此时才可能需要进行反驳举证。


综上所述,区分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主要看事实描述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并且这种区分会影响到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什么是刑事法律事实?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了刑事法律事实这个概念,但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在刑事案件里有啥作用,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民事法律中的事件是什么?

我最近在学习民事法律,对其中提到的“事件”不太理解。想知道在民事法律里,事件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和其他民事法律概念有什么不同,以及它在实际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证明方法和证据种类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个纠纷的时候,涉及到证明某个事实。我不太清楚证明方法和证据种类到底有啥不同,它们好像都和证明事实相关,但感觉又不是一回事。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两者的具体区别是什么,在实际运用中该怎么区分它们。

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我在学习民法相关知识,对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不太理解。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民事法律事实构成,它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体现的,对我们平常的民事活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哪些情况属于法律事实?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法律事实的概念有点模糊。我想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到底哪些情况能被认定为法律事实呢?是像签订合同、结婚这种明确的行为,还是也包括一些自然事件?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法律事件、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法律事件、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这三个概念。我想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呢?希望能得到详细又好懂的解释。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属于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到底属于什么范畴。感觉它们之间有点关联,但又不太明确。想问问在法律体系里,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到底属于什么类别,它们之间有啥区别和联系呢?

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不太理解。我想知道事件在民事法律里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它和其他民事法律事实有啥区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例子。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中的状态?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了民事法律事实中的状态这个概念,但不太理解。想知道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对民事法律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证明对事实予以证实有什么法律意义和要求?

我手里有一份证明,是关于某件事的情况说明,现在想用这份证明去证实这件事。但我不知道这份证明在法律上是否有效,证明对事实予以证实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在法律上它的效力是怎样认定的,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我解答一下。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证据有什么区别?

我涉及了一些法律纠纷,不太清楚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证据方面的差异。比如在收集证据的主体、证据的种类和证明标准等方面,两者到底有啥不同呢?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如何理解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老是弄混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我想知道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各自是啥意思,在实际的法律场景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犯罪事实包括哪些证据?

我涉及一个案子,想搞清楚能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到底有哪些。在这案子里,有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证人的说法,也有一些书面材料,但不确定这些是不是都能算作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所以想了解下从法律上来说,犯罪事实所包含的证据都有啥类型。

刑事诉讼法的待证事实有哪些?

最近在研究刑事诉讼相关内容,对其中的待证事实不太明白。想清楚了解一下,在刑事诉讼里,到底哪些属于待证事实呢?希望能详细说说,好让我有更清晰的认识。

什么叫做非法和非非法?

我不太理解法律上‘非法’和‘非非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平时在生活中偶尔会听到这两个词,但不知道它们在法律层面的准确界定。比如在一些交易或者行为中,我怎么判断是属于非法还是非非法呢?想了解下这方面的具体含义。

过错推定和无罪推定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经常看到过错推定和无罪推定这两个词,但是不太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两个概念在实际法律应用中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这两个概念很困惑。感觉它们有点相似,但又好像有很大不同。我想知道这两者具体的区别是什么,在法律实践中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希望得到专业的解答。

民法区分原则是什么意思?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看到了民法区分原则这个概念,但不太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在实际的法律事务中是怎么体现和应用的呢?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实物证据是物证吗?

我在处理一个涉及证据的事情,对实物证据和物证的概念有点混淆。不太清楚实物证据是不是就等同于物证,想了解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希望得到专业的解答。

什么算实质性证据?

我在处理一个纠纷的时候,对方拿出了一些证据,可我觉得这些证据没啥用。我就想知道,从法律上来说,到底什么才算是实质性证据呢?这种证据有啥特点和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