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再审和提审?


在法律程序中,再审和提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当已经生效的判决可能存在问题时,就会启动再审来重新审视这个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而提审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依法将该案件提归自己进行审理的制度。提审主要是基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从适用条件来看,再审的启动条件较为宽泛,只要发现生效裁判可能存在错误即可。而提审通常是上级法院认为下级法院的裁判存在重大问题,或者案件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等,才会进行提审。 在启动主体方面,再审可以由法院自身、当事人申请等多种方式启动。而提审主要是由上级法院主动决定。 在审理程序上,再审如果是由原审法院进行,一般适用原审的程序。而提审则适用提审法院的相应程序。 总之,再审和提审虽然都是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但在概念、适用条件、启动主体和审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