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公证手续是怎样的?


房屋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与房屋有关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房屋公证手续。 首先,申请。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房屋公证,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在申请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根据不同的公证事项,所需材料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见的材料包括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房屋产权证明,如房产证等;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例如买卖合同、赠与协议等。《公证程序规则》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接着,受理。公证机构会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果材料齐全、符合要求,公证机构会受理该公证申请,并向当事人发送受理通知单,告知当事人已经受理该公证事项,并告知其应履行的义务和注意事项。 然后,审查。这是公证程序的重要环节。公证机构会对当事人的身份、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审查,核实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同时,会对申请公证的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可能会通过询问证人、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最后,出证。经过审查,如果公证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公证机构会出具公证书。公证书是公证机构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公证书应当按照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制作,由公证员签名或者加盖签名章并加盖公证机构印章。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生效。 不同类型的房屋公证,如房屋买卖合同公证、房屋赠与公证、房屋继承公证等,在具体的手续和要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在办理房屋公证手续前,建议当事人先向当地的公证机构咨询了解详细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以便顺利完成公证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