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诈骗案立案后该如何撤案?


在探讨以诈骗案立案后如何撤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诈骗案以及立案的相关概念。诈骗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当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时,就会予以立案。 然而,并不是所有已立案的诈骗案都能撤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就是说,如果诈骗案存在上述这些法定情形,就具备了撤案的条件。 对于撤案的具体流程,一般来说,如果是由报案人提出撤案申请,需要向立案的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的撤案申请,详细说明撤案的原因和理由。公安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他们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案件的事实情况、证据情况以及是否符合撤案的法定条件等。如果经审查认为确实符合撤案条件,公安机关会作出撤案决定,并制作撤案决定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诈骗案是公诉案件,即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的案件,报案人虽然可以表达撤案的意愿,但最终是否撤案的决定权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即使报案人申请撤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仍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因为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所以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考量是否撤案。 另外,如果撤案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况,在撤案时,双方最好签订相关的和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后续再产生纠纷。总之,以诈骗案立案后撤案是一个需要遵循法定程序、由相关部门严格审查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