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名誉权行为如何排除?


在法律领域,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是一个重要且实际应用广泛的问题。要理解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首先需要明确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所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那么,哪些行为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呢?第一,内容真实且无不当评论的陈述。当陈述的内容是客观真实的,并且没有不当的评论或恶意的贬低,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比如,媒体对某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如实报道,且没有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这就属于内容真实的陈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指出,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第二,正当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公民和媒体的一项重要权利,通过正当的途径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是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的。例如,公民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合理的质疑和批评,只要是基于事实且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公正,就属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民法典》鼓励公民和组织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舆论监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合理引用和评论。在一些情况下,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言论或作品,并进行客观的评论,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比如,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学术性的分析和评价,只要是基于学术探讨的目的,且没有恶意诋毁的意图,就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的可能。 第四,受害人同意的行为。如果受害人明确表示同意他人对其名誉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这种行为也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例如,某明星同意媒体对其进行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报道,以增加公众对其的了解和话题性。 总之,在判断是否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内容、目的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当面临名誉权纠纷时,当事人应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公安机关协查函能调查到对方信息吗?
-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多少?
- 行政诉讼法中赔偿举证是怎样规定的?
- 劳动法规定旷工几天可以开除?
- 营业外收入是纳税调增还是调减?
- 物业费是一个月交一次还是一年交一次?
- 代办医疗二类器械备案需要多少钱?
- 把含税单价变成不含税单价该怎么计算?
- 人口普查户主关系应该怎么填?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先给谁?
- 拆迁宅基地如何进行补偿?
- 打仗用刀致人轻伤会怎么判?
- 虚增营业收入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 如果被骗在网上购买软件,应该怎么办?
- 劳动合同下被拖欠工资怎么办?
- 没有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有哪些类型?
- 军人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大家都在问
- 公安机关协查函能调查到对方信息吗?
-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多少?
- 行政诉讼法中赔偿举证是怎样规定的?
- 劳动法规定旷工几天可以开除?
- 营业外收入是纳税调增还是调减?
- 物业费是一个月交一次还是一年交一次?
- 代办医疗二类器械备案需要多少钱?
- 把含税单价变成不含税单价该怎么计算?
- 人口普查户主关系应该怎么填?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先给谁?
- 拆迁宅基地如何进行补偿?
- 打仗用刀致人轻伤会怎么判?
- 虚增营业收入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 如果被骗在网上购买软件,应该怎么办?
- 劳动合同下被拖欠工资怎么办?
- 没有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有哪些类型?
- 军人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