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如何执行?


在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执行是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概念。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被执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时,应当向债权人支付的额外利息。这是对被执行人迟延履行行为的一种惩罚性措施,目的是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对于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在执行程序中,关于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执行启动。一般情况下,需要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明确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和计算。 法院在执行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时,会先确定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然后按照上述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数额。最后,将该利息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本金、一般债务利息等一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支付给债权人。 此外,如果被执行人对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有异议,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对异议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 总之,在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执行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计算方法。债权人要及时向法院申请,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执行人也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尽快履行义务,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迟延履行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