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要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职权的来源和范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其他法律则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各项职权的设定都是有相应法律依据的。例如,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其来源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具体法律规定。这些法律会明确规定该部门在哪些事项上有权力进行管理、许可、处罚等操作,这就是职权的范围。只有清楚了解这些,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次,要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办事是履行职权的核心要求。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方式。比如,在进行行政处罚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需要表明身份、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且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等。如果不按照这些法定程序进行,处罚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这是因为法律规定程序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职权的行使公正、公平。再者,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公正意味着在行使职权时不偏袒任何一方,平等对待所有当事人。公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行使职权,不滥用权力。公开则是指将职权行使的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例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公开采购的信息、采购的过程和结果,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这样才能保证采购活动的公正、公平。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法律知识。法律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情况的出现,法律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履行职权的主体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法律规定,了解法律的变化,以确保自己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职权。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兴领域的法律规定不断出台,如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就需要及时学习这些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履行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