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怎样才能立案?
我家跟邻居因为土地边界问题产生了纠纷,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去法院起诉。但不知道土地纠纷要满足什么条件法院才会立案,也不清楚具体要走哪些流程,所以想了解一下土地纠纷怎么样才能立案。
展开


土地纠纷要实现立案,首先要明白立案的相关概念。立案指的是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土地纠纷里,这意味着原告得是土地权益受到直接影响的人,比如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等。比如说自家的土地被他人非法占用,那土地的合法使用人就可以作为原告起诉。第二,要有明确的被告。也就是要清楚地知道跟谁产生了纠纷,被告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要明确。比如在土地边界纠纷中,知道是哪个邻居跟自己有争议。第三,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就是希望法院怎么解决问题,像要求对方归还土地、赔偿损失等;事实和理由就是纠纷发生的经过和依据,比如提供土地的相关证件、协议等。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土地纠纷一般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但要注意管辖问题,通常是由土地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在准备立案时,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起诉状要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证据材料要能支持自己的主张,比如土地承包合同、土地使用证等。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在七日内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就会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的,会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