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取被执行人工资?


在民事执行案件中,当被执行人有工资收入时,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合法程序领取被执行人的工资以实现自己的债权。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领取被执行人工资的相关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申请执行的前提是,已经有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比如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等,且被执行人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然后,申请执行人要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明确申请执行的事项,即要求执行被执行人的工资收入。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未履行,法院会采取执行措施。 法院会向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三十六条,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的收入尚未支取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单位接到通知后,就有义务按照法院的要求,每月扣留被执行人的部分工资。 在扣留提取工资时,法院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这是为了保障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申请执行人可以与法院执行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执行进展情况。当被执行人的工资被扣留到一定金额后,法院会通知申请执行人办理领取手续。一般情况下,申请执行人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法院办理相关手续,领取执行款项。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被执行人工资收入的相关线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要及时向法院报告。同时,被执行人如果对执行有异议,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依法进行审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