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肇事逃逸扣车后该怎么处理?


当发生车祸肇事逃逸后车辆被扣留,后续处理有着一套明确的法律流程。 首先是调查取证阶段。交警扣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收集与事故相关的证据。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在这个阶段,交警会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车辆的碰撞痕迹、刹车系统、行驶记录仪数据等,以确定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比如车速、碰撞位置等,从而判断事故责任。这个过程一般不会太久,自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 接着是责任认定环节。交警部门会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由于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逃逸者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 然后是赔偿处理。如果肇事逃逸导致了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逃逸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最后是车辆的后续处理。如果车辆的所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处理并履行了赔偿义务等相关责任,车辆会被返还。但如果车辆所有人拒不配合处理,车辆可能会被依法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支付赔偿费用、罚款等相关费用。若拍卖所得仍不足以支付相关费用,肇事逃逸者仍需承担剩余的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