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超过诉讼时效该怎么处置?


当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时,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处置办法及相关法律依据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简单来说,过了这个时间,虽然你还可以去法院起诉,但如果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法院可能就不会支持你的诉求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当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后,第一个办法是尝试和债务人协商。你可以与债务人沟通,让他重新确认这笔债务。如果债务人愿意还款或者签署还款协议,那么就相当于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也就是说,一旦债务人重新确认债务,诉讼时效就会重新计算,你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了。 第二个办法是收集债务人同意履行的证据。比如,债务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有过还款的行为或者有书面承诺还款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债务人对债务的重新认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虽然超过诉讼时效后向法院起诉,对方可能会以时效已过进行抗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起诉。你依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债务人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是不会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也就是说,只要债务人不提出这个问题,法院还是会正常审理你的案件。 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找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债务人需要按照协议履行还款义务。这样既可以避免直接的法律对抗,又有可能解决债权问题。 总之,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后并非完全没有办法解决,通过合理的方式和策略,还是有可能挽回损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