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鉴定出假酒该怎么处理?


当厂家鉴定出假酒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首先,要及时固定证据。证据是后续处理的关键,厂家要把假酒的样本进行妥善保存,同时对涉及假酒的相关销售记录、进货渠道等资料进行收集。这些证据对于后续追究责任非常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其次,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因为他们负责市场秩序的监管,对于制售假酒这种违法行为有权力进行查处。市场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会对造假窝点、销售渠道等进行调查,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查阅、复制有关合同、发票等资料,查封或者扣押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等职权。 再者,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从民事方面来看,厂家可以要求造假者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因假酒给厂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品牌声誉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等带来的损失,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刑事方面,如果造假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等。 最后,加强自身的品牌保护。厂家可以通过申请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防止他人仿冒自己的产品。同时,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