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划拨资产的账务该如何处理?


在探讨无偿划拨资产账务处理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无偿划拨资产的概念。无偿划拨资产通常是指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政府或相关部门将国有资产在不同的国有单位之间进行调配,不收取费用。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等相关规定,对于无偿划拨资产的账务处理有明确的要求。 当企业收到无偿划拨的资产时,如果是属于政府补助性质的,需要区分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还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即 1 元)计量。例如,企业收到政府无偿划拨的一块土地使用权,如果该土地使用权有活跃的市场,能够确定其公允价值,就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无法确定公允价值,就按照 1 元入账。 在会计分录上,如果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取得时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假设企业收到无偿划拨的一项固定资产,价值 10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那么取得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100 万元,贷记“递延收益”100 万元。每年分摊递延收益时,借记“递延收益”10 万元,贷记“营业外收入”10 万元。 如果无偿划拨的资产不属于政府补助,而是在国有企业之间的资产划拨,通常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账务处理。划出方按照划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相关资产科目;划入方按照划出方的账面价值,借记相关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等科目。比如,甲国有企业将一项账面价值为 50 万元的设备无偿划拨给乙国有企业,甲企业借记“资本公积”50 万元,贷记“固定资产”50 万元;乙企业借记“固定资产”50 万元,贷记“资本公积”50 万元。 总之,无偿划拨资产的账务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