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分割公证应该怎样办理?


遗产分割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分割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办理遗产分割公证,有助于保障遗产分割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首先,要确定管辖的公证机构。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十四条规定,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受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受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事项,可以适用前款规定。一般来说,办理遗产分割公证,当事人可以选择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 然后,准备好相关材料。当事人需要提供以下证明材料:第一,所有继承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第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如火化证明、医院的死亡通知书等;第三,遗产的产权证明,如房产证、存款凭证、车辆行驶证等;第四,亲属关系证明,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第五,遗嘱(如果有)。 接着,提出申请。继承人需要共同到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申请表上需要填写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申请公证的事项、提交的证明材料等内容。 之后,公证机构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公证员会询问当事人有关遗产分割的情况,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材料不齐全或者有疑问,公证机构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充材料或者进行调查核实。 在审查通过后,公证机构会出具公证书。公证书是公证机构对遗产分割行为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在办理遗产分割公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有继承人应当亲自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确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办理的,可以委托他人办理,但需要提供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第二,遗产分割协议应当是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三,公证机构会按照规定收取公证费用,具体费用标准可以咨询当地的公证机构。总之,办理遗产分割公证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公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