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当遇到医疗纠纷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式。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患者和医院双方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患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医院方面也会解释相关的医疗情况。在协商过程中,双方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介入,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调解员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而且调解结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 若人民调解也无法解决纠纷,患者还可以通过行政调解的方式。患者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会及时了解情况并组织调解。 最后,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患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法院会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处理医疗纠纷要遵循合法、合理、公正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