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应如何处理?


当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医院应当及时启动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医院应对医疗纠纷的基础步骤,有助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来解决问题。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 其次,医院要及时安抚患者情绪,认真听取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和诉求,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良好的沟通是解决纠纷的关键,通过耐心倾听和解释,能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诚意和重视,有助于缓解紧张气氛。例如,医院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说明诊疗过程和相关情况。 然后,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医院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诊疗过程进行全面审查,查看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分析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这一步骤需要严谨、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存在医疗过错,医院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协商赔偿事宜,达成赔偿协议。协商赔偿时,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若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患者或其家属可以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院应当积极配合相关调解或诉讼程序,提供必要的证据和材料。《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 此外,医院还应当对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