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进项能开票该怎么处理?


在税务处理中,进项发票是指企业在采购货物或接受服务时取得的发票,其上面注明的税额可以用来抵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时需要缴纳的销项税额。而开票通常指的是开具销售发票,即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后给购买方开具的发票。 当企业没有进项却要开票时,需要分不同情况来处理。首先要明确,没有进项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开票。企业真实发生了销售业务,就有义务为购买方开具发票,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该办法第十九条明确,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 然而,没有进项发票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从增值税角度看,由于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需要按照开具发票的销项税额全额缴纳增值税,这会使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大幅增加。例如,企业销售货物开具了一张10万元(不含税)的发票,适用税率为13%,那么销项税额就是1.3万元,如果没有进项税额抵扣,企业就得缴纳1.3万元的增值税。 从企业所得税角度来说,没有进项发票意味着相应的成本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没有进项发票,税务机关可能不认可这部分成本,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增加,从而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为了避免上述不利情况,企业应尽量取得进项发票。如果是因为供应商的原因无法取得进项发票,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协商,要求其提供发票;若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让其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实在无法取得进项发票,企业在账务处理上要做好记录,如实反映业务情况,同时在纳税申报时按照规定计算缴纳税款,避免税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