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随机抽查后立案该怎么处理?


当企业遇到税务随机抽查后被立案的情况,首先要了解后续处理是有一套法定流程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处理办法及相关依据。 第一步是调查取证。税务机关立案后,会按照法定程序展开调查。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比如检查企业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应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这些调查取证工作。企业有义务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如果企业拒绝或者隐瞒,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 第二步是审理。税务机关在调查取证结束后,会对收集到的证据和相关情况进行审理。审理的目的是确定企业是否存在税收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会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和事实作出判断。 第三步是处理决定。如果经过审理,认定企业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可能包括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步是企业的救济途径。如果企业对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