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争议该如何处理?


在交通事故中出现争议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当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 首先是自行协商。自行协商是指交通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事故的责任划分、赔偿方式和金额等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点,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快速解决纠纷。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条,发生可以自行协商处理的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自行协商处理;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共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线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并共同签名。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当事人的责任等内容。 若自行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就可以申请交管部门调解。申请交管部门调解是指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的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事故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如果调解也不成功,最后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对事故的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进行判决。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最后作出判决。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和诉求。 总之,处理交通事故争议时,要冷静理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事故现场照片、医疗费用清单、维修发票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