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被工厂排放污染该如何追责?


当水源被工厂排放污染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追责。 首先,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工厂排放污水污染水源的行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渔业养殖等造成损害,构成了侵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到损害的居民或相关权益人,可以要求工厂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包括因水源污染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渔业养殖户因鱼类死亡造成的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像为了寻找替代干净水源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居民可以通过与工厂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由工厂证明其排放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工厂无法证明,就要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行政责任方面,工厂排放污水污染水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三)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环保部门有权对工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工厂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措施。同时,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保部门可以对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进行查封、扣押,以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最后,刑事责任方面,如果工厂排放污水的行为严重污染环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就要承担刑事责任。该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会根据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危害后果等情节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标准。 综上所述,当水源被工厂排放污染时,我们可以通过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种途径来追究工厂的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生态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