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是否存在著作权侵权行为?

我写了一本书,最近发现有个作品和我的很像,内容、情节都有雷同之处。我不太确定这算不算是著作权侵权,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是否存在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的标准和依据都有哪些呢?
展开 view-more
  • #著作权侵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认定是否存在著作权侵权行为,通常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著作权,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八)未经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表演者或者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 在实际判断中,第一步要确定权利归属,也就是要明确著作权归谁所有。只有确定了著作权的归属,才能判断后续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比如,作者完成作品后,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享有著作权。 第二步是分析被指控侵权的行为。要看侵权人是否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了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这里的使用方式包括复制、发行、表演、展览、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而且,使用行为必须是实质性的,也就是说,侵权作品与原作品在表达上有实质性的相似。比如,情节、人物形象、故事架构等方面存在大量相似之处。 第三步要考虑是否存在合理使用的情况。合理使用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多种合理使用的情形,例如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等。如果属于合理使用,那么就不构成侵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