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虚构事实?
我遇到一件事,有人跟我说了一些情况,可后来发现和实际不一样。我怀疑他是虚构事实,但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是依据什么来认定虚构事实的呢?具体有哪些标准和方法呀?
展开


在法律领域,虚构事实指的是故意编造、歪曲或隐瞒真实情况,以此来误导他人,使其产生错误认识并可能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相应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存在的事情说成存在,或者把存在的事情说成不存在。 认定虚构事实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首先是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性。也就是说,他是明知自己所陈述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却依然有意为之。比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故意夸大自己的履行能力,明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完成项目,却向对方宣称自己完全有能力按时按质完成,这就是典型的故意虚构事实。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里的欺诈行为往往就包含了虚构事实。 其次是客观方面,要有实际的虚构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虚构行为表现为编造虚假信息、篡改真实数据等。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商家为了推销产品,故意虚构产品的功效,将普通的护肤品宣传成具有神奇美白、祛斑效果的产品,这就是一种客观的虚构行为。而且这种虚构行为必须对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他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了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像消费者因为相信了商家的虚假宣传而购买了产品。在刑法中,如果虚构事实进行诈骗,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所以,认定虚构事实需要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及后果等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