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合同该如何鉴定?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合同是常见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有时会遇到假合同的情况。那么,如何鉴定假合同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假合同通常是指一方或双方为了达到非法目的,故意签订的不真实、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合同。这种合同可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合同的形式上进行鉴定是很重要的一步。正规的合同应该具备明确的条款,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如果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前后矛盾,或者关键信息缺失,就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合同中对于产品的规格、质量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或者价款的计算方式不清晰,这就容易让人怀疑合同的真实性。 其次,查看合同的签字和盖章也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所以,要确认签字是否为当事人本人所签,可以通过笔迹鉴定等方式进行核实。盖章方面,要查看印章是否清晰、完整,是否与当事人的名称相符,还可以到相关部门查询印章的备案情况。 再者,考察合同的履行情况。如果合同签订后,一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履行的内容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也可能说明合同是假的。比如,合同约定交付一批货物,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或者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约定的质量、数量相差甚远。 另外,调查合同背后的交易背景和目的也能帮助鉴定假合同。如果交易明显不符合常理,比如价格过低或者过高,交易方式异常等,就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例如,一份房产买卖合同中,房屋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值,而且卖方急于出手,这就可能存在欺诈的嫌疑。 鉴定假合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在遇到疑似假合同的情况时,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